一个医保人的成长故事
作者:喻雪金
夏建农,中共党员,现任通山县医疗保障局医疗保障服务中心主任。她从事医保工作十八年,既是医保政策的执行者,更是患者权益的守护者。她默默奉献,用自己的专业和热情守护一方百姓。她多次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县妇联评为“三八红旗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夏建农的故事,一位在医保岗位上精耕细作,不断成长的普通而又不平凡的医保工作者。
初识医保,梦想启航
2007年,夏建农被抽调到当时的县新农合办公室工作,在这之前,她是一名妇产科医生。初到新农合办公室时,面对复杂的医保政策,繁琐的报销流程以及有时群众的不解与质疑,夏建农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正是这份挑战,激发了她深入学习的决心,夏建农开始夜以继日地研读政策文件,力求将每一条政策都烂熟于心。同时又向经验丰富的同事请教,每一次解答疑惑,都让她对医保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在挑战中成长,磨砺意志
随着时间的推移,夏建农逐渐从一名新手成长为业务骨干。新农合工作既繁重又琐碎,大到政策规定,小到一张处方,都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了合理利用医保基金,她跑遍了全县每一个角落村湾,熟悉每一个医疗点的布局和业务开展情况。2018年,在南林镇一个边远山村医疗点检查工作时,因为在酷暑的天气长时间奔波,她晕倒在老百姓的家门口。
成长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夏建农面对过群众的疑惑、不解乃至责难,她忍受过威胁,拒绝过利诱,亲戚朋友说她无情,但她始终坚持清白做人,明白做事。2017年8月,她的一个堂兄因为对慢性病门诊报销情况不满意,要求她去和相关工作人员打招呼,开绿灯。她了解情况后很严肃地说:“你的胃药目前不属于慢性病病种的用药范围,费用不能报,我虽是你妹妹,但我更是一名合管员。”“在我这里,该报的一分不能少,不该报的一分不能多。”堂兄气愤得当着同事的面说她六亲不认,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搭理这个妹妹。夏建农也不介意,在堂兄气消之后,拉住他细细解释相关政策,最终让堂兄释怀。每年象这样拒绝亲友或各处领导打招呼的情况,她记不清会遇到多少次,但她始终坚持权为民用,利为民谋,一身正气地守住老百姓的救命钱。有个医疗机构的负责提起她时说,这个夏主任,我对她是又敬又恼,但更多的是佩服。
创新引领,优化服务
2019年3月,县医疗保障局组建成立,它像一粒春播的种子,承载着全县人民对健康医疗的美好期待。万事开头难,新组建的单位,工作千头万绪,建章立制尤为重要。夏建农主动作为,勇挑重担,反复翻阅自己以前的工作笔记,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向领导建言献策。在她的建议和参与下,《通山县医疗保障政务服务指南》、《通山县医疗保障经办服务通则》、《医疗保障经办服务管理手册》等25项具体制度先后印制,同时汇编成册,逐步形成了一套“有章可循、有章必遵、违章必究”的管理制度,使通山医保打上了“便民、高效、贴心、温暖”的标签。
2020年,夏建农被单位任命为县医疗保障局医疗保障服务中心主任,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她知道,唯有勇敢地迈出步伐,方能不负韶华。作为一名医保人,即使前路艰难,也要紧握双手,将重担稳稳扛起。
夏建农深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日益增长,医保人必须将学习视为自我革新的动力和源泉,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优化管理流程,才能让运行更加高效,服务更加贴心。她仔细研读医保政策法规,尤其是每一次政策调整,她都会反复研读推敲,同时坚持同上级业务指导部门和其它县(市)经办人员进行探讨。无论是医保报销流程、药品目录,还是各项医疗服务价格,她都能迅速,准确地给出解答。
夏建农倡导并推动“一站式”服务模式的建立,实行帮办、代办,容缺办、掌上办等,尽量让群众少跑路不跑路。
2022年5月,全市DIP支付方式改革启动,这是一种全新的支付方式。为确保改革落实落细,夏建农学在前,干在先,带领工作专班马不停蹄奔赴各定点医疗机构指导,监督收集相关数据资料,及时完成方案拟定、数据清洗、参数设置、病种分组等工作。改革实施以来,她紧跟改革步伐,及时的进行数据分析,确保各项DIP指标良性运行。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得到有效控制,群众就医负担有效减轻。
长年与病人或是病人家属打交道,他们的情绪各形各色,在执行政策时,夏建农受到太多负面情绪的宣泄或攻击,但多年的工作洗礼,如同细水穿石,不仅雕琢了她的业务能力,更在无声中磨砺出一颗日益宽容的心。夏建农说,患者并没有什么坏心眼,他们的负面情绪是被疾病摧残和经济条件所困导致的,我们多一份关怀,他们就能多一份理解。
2021年6月,一名恶性肿瘤患者,因为长期服用的一种药不能报销,先是托人找夏建农送人情被婉拒后,多次到夏建农的办公室吵闹。夏建农每次都是亲自递上一杯热茶,让患者先坐下,然后再耐心仔细解释不能报销的原因,并拿出相关文件轻言细语给他解读。最后,那位患者无奈地说“我从没见过像你这么死板的人”。自那日起,再也没去找夏建农任何麻烦了。
心系群众,温暖传递
在夏建农看来,医保工作不仅是冰冷的政策执行,更是对每一位参保群众的深情的关怀与守护。
2022年5月23日,对于脱贫户袁细开一家来说是黑色的。当天袁细开遭遇严重车祸,全身多处粉碎性骨折,胸腔内大出血,被送往省人民医院后。经过先后三次大手术,袁细开出院了,却只能卧床。而她的孩子们,在她出院后又不得不继续外出务工。因为无法去医院拆线、换药,袁细开的老伴试着打通了夏建农的电话。正值周末休息的夏建农,立即自备拆线剪、手术镊、碘伏、棉签等,赶去几十里外的和平村为她换药。以后每个休息日,夏建农定时去给袁细开服务。病人能够起床后,夏建农还经常上门指导袁细开做康复治疗,并自费买来康复器材。看到因自己的努力而露出笑容的袁细开,夏建农深感自己工作的价值和意义。这份情怀,让她在医保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坚定。
夏建农的故事,是万千医保人成长历程的一个缩影,他们用专业、责任与爱心,守护着每一个家庭的健康与幸福,在这条充满挑战与希望的道路上,他们将继续携手同行,用智慧和汗水,共筑健康中国的美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