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葛仙山
作者:阮金华
阳春三月,春光明媚。21日,我随团慕名前往赤壁葛仙山,欲赏那烂漫樱花,探寻如梦仙境。清晨7:30,我们从通山政府广场启程,52人乘坐崭新的旅游大巴。年轻的导游帅哥周传江以轻松诙谐的口吻介绍道:“本次旅游可是这新大巴车第一次载客运行呢!”还有诸多的“第一次”,让车内氛围轻松愉悦。尽管山路蜿蜒曲折,少数乘客略有不适,但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在欢声笑语中,倒也感觉过得很快。
葛仙山紧邻咸安汀泗桥的星星竹海,于连绵起伏的幕阜山脉中,既显平常,又独具特色。站在葛仙山极目远眺,一幅如梦似幻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只见云雾如轻纱般缭绕山间,时而缥缈灵动,时而厚重沉稳,仿佛给连绵的山峦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在这云雾的烘托下,青山愈发显得葱茏峻秀,绿水愈发显得澄澈清幽,山水相依,相互映衬,构成了大自然中最为和谐美妙的景致,宛如仙境,让人心醉神迷,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在这春暖花开之际,漫山遍野的樱花,如诗如画,吸引着八方游客纷至沓来。“山深未必得春迟,处处山樱花压枝”,一丛丛、一片片的樱花,或粉红如霞,或洁白似雪,那鲜嫩的花瓣,让人心花怒放。而葛洪圣祖的美丽传说,更为这座山增添了神秘色彩,引得游客慕名而来。
踏入葛仙山景区内,与葛洪相关的仙踪遗迹随处可见。一进入景区,便能看到洗药池。相传,这里是葛洪与鲍姑夫妇洗药的地方。传说葛洪每日上山采药,都拄着拐杖,在洗药池边洗药时,便将拐杖倚在青石壁旁。葛洪飞天成仙后,拐杖未能一同上天,便隐入青石壁中,与洗药池相伴至今。宋代文人余靖曾追记:“葛洪洗药处,遗杖今化浮石,青白分明,其迹宛然。”葛洪行医济世的感人事迹,为当地后世积累了深厚福报,如今的洗药池已改为放生池,意在鼓励民众爱护生灵。
旁边的稚川丹炉,亦承载着历史的记忆。“高灶巍巍绕紫烟,当年遗迹尚新鲜;为医世疾灵丹炼,千载游人忆葛仙。”当年,葛洪于此将丹砂放入丹鼎炼丹,发现了“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的奇妙方法。
游客们在这些遗迹旁,探寻葛仙传世的踪影,细品这段隐匿于岁月长河中的历史佳话。据《晋书》《咸宁县志》及民间传说记载,东晋时期,天花泛滥,病害肆虐。葛洪在现今湖北赤壁的葛仙山上,就地取材,以丹炉为器,松木为柴,鲜竹、食盐、艾蒿为料,昼夜炼制丹药,拯救了周边无数百姓的生命,竹盐的雏形也由此诞生。当地百姓为纪念炼丹圣祖葛洪,将其羽化飞仙之地命名为“葛仙山”,并在赤壁葛仙山上修建了“葛洪修道院”,以感怀他的济世恩情。
在慕名寻觅葛仙遗踪之余,我们也不负春光,尽情观赏樱花。不少游客身着华丽服饰,三五成群,远远望去,仿若青春洋溢的美少女。走近一看,才发现是心态年轻、春心依旧荡漾的退休老人。他们绕着樱花翩翩起舞,还制作抖音,欲将这美好瞬间永久留存。
樱花属蔷薇科、樱亚属植物,品种繁多,数目达300种以上。全世界共有野生樱花约150种,中国就有50多种。在全世界约40种樱花类植物野生种中,原产于中国的有33种,葛仙山上的樱花便属其中。有的樱花三五成丛,点缀于绿地,如锦团般绚丽;有的孤芳自赏,于万绿丛中独绽,自成一幅“万绿丛中一点红”的美妙画意。每枝樱花上,花朵数量从寥寥几朵到十余朵不等,大多在叶片尚未吐露之时,便以伞状姿态尽情绽放。每一朵盛开的花儿,花色幽香艳丽,花蕊如精心雕琢的艺术品,错落有致地排列其中,在微风轻拂下微微颤动,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