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通山报道:(通讯员 杨华)小隐隐于山。踏入湖北省通山县隐水村,路口颇具诙谐韵味的红色大字就牢牢地抓住了你的心:“世界那么美,我想住隐水”,让你觉得非探究它不可。它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后悄悄藏起的一颗瑰宝。
隐水村,总面积约15.75平方公里,18 个自然湾错落分布,608户人家,2149位村民在此编织生活的诗篇。核电公路似丝带般依傍而过,杭瑞高速公路则如巨龙穿村疾驰,便捷的交通,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的大门。2025年4月2日,隐水村荣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系湖北省获此称号的十个乡村之一。
历史的长河在隐水村留下了深刻的印记。1933 年 8 月 1 日,中国工农红军第 17 军于黄石洞(又称和尚坪)宣告成立。彼时,这片土地上热血沸腾,革命的火种熊熊燃烧,为保卫和发展苏区立下了不朽功勋。虽原址纪念设施尚未完备,但那段峥嵘岁月深植民心,成为精神源泉。
漫步在隐水村的街巷,能真切感受到浓郁的人文气息。村内留存的青砖黛瓦、飞檐斗拱的传统民居,爬满青苔,静静诉说往昔,与青山绿水相映成趣。隐水村的蓬勃发展,离不开省纪委监委驻村工作队的帮扶。道路硬化、路灯亮化、污水治理,5 个通信基站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信息的传递如同插上了翅膀。桥下空间摇身变为多功能文化广场,成为村民休闲娱乐与文化传承的阵地,更是文化传承与交流的重要场所。乡村的 “颜值”与“内涵” 在这里实现了同步升级。
隐水村,拥有令人陶醉的自然风光。闻名遐迩的隐水洞,是湖北省首个地质公园。走进隐水洞,仿佛踏入了一个神秘的地下宫殿。洞内钟乳石林立,姿态各异,有的如利剑高悬,有的似仙女下凡,还有的像飞禽走兽,栩栩如生。在五彩灯光的映照下,这些钟乳石更是焕发出迷人的光彩,红的似火,热烈奔放;蓝的如深海,深邃神秘;绿的像翡翠,温润柔和。洞内的地下河清澈见底,水流潺潺,波光粼粼,仿佛无数颗钻石在闪烁。乘坐小船顺流而下,耳边传来清脆的水滴声,那声音宛如大自然演奏的美妙乐章,空灵而又悦耳。小船缓缓前行,两岸的钟乳石不断变幻着形状,让人应接不暇,每一处转弯都仿佛是一次新的惊喜。
与隐水洞相邻的龙隐山,亦是一处绝佳的旅游胜地。山峦连绵起伏,犹如一条沉睡的巨龙横卧在大地之上。山上绿树成荫,层层叠叠的树木像是给巨龙披上了一件翠绿的披风。春天来了,野花星星点点地散布在草丛中,如同给大地铺上了一层五彩斑斓的地毯。微风拂过,花朵轻轻摇曳,散发出阵阵迷人的芬芳,引得蜜蜂和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登顶远眺,富水湖尽收眼底,湖水波光粼粼。远处,青山与蓝天相映成趣,是山还是水?分明是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湖面上,不时有船只划过,留下一道道白色的涟漪,仿佛是湖面上的美丽花纹。湖中的小岛星罗棋布,绿树成荫,仿佛是一颗颗绿色的宝石镶嵌在湖面上。一群群水鸟在湖面上翱翔,叫声打破了湖面的宁静,为这幅画卷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依托这些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隐水村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发展之路。打造 “重走红军路” 红色研学项目,传承红色基因;南山下民宿集群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栋栋风格各异的民宿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水之间。古朴的石头外墙、幽静的乡村餐厅与田园风光相得益彰,为游客们提供了亲近自然的理想之所。在这里,游客们可以品尝到地道的农家美食,与核心景区形成了功能互补,成功延长了游客的停留时间。
村集体充分盘活闲置资源,发展农家乐23家。这些农家乐各具特色,有的以农家菜的鲜美味道吸引顾客,有的以热情周到的服务赢得口碑。每到旅游旺季,农家乐里座无虚席,生意十分红火,带动了100余人年均增收 3000 元,村民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省纪委监委驻隐水村第一书记周斌透露,目前村里正在积极谋划非遗草木染工坊、农耕文化体验园和非遗文化传承体验街区等创意文旅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丰富旅游内涵,让幸福和美隐水村的魅力更加深入人心。
咸宁市文联在隐水村设立文艺创作基地,积极推进 “五个一工程”。2024 年 12 月 29 日,“强基工程” 文艺助力精神文明建设行动咸宁实践走进隐水村暨隐水欢歌迎新年活动盛大举行。文化的种子在隐水村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活动现场,人潮涌动,热闹非凡。村民们早早地占个C位想尽情地享受这场文化快餐。
这一场俗称的“隐水欢歌村晚”上发表了移风易俗倡议,并开展有奖问答,引导村民树立文明新风尚; “田园交响乐,绿水来品味;乡村振兴画,青山来描绘……”市政协副主席、市文联主席刘智毅创作的歌曲《隐水欢歌》,瞬间把欢乐的气氛引向高潮,歌曲成为隐水村的一张响亮宣传名片;歌伴舞《隐水瑶》由乡下姐妹们自导自演,她们手持簸箕,和着悠扬的音乐,舞出了共同缔造的幸福生活;本村妹子婀娜多姿的旗袍秀《千古一醉》醉了隐水山乡;由周斌书记引诵的《隐水赋》声情并茂,把人们带进如诗如画的意境中……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隐水村在环境改造上取得了显著成效。郑家、王家村湾曾经破旧杂乱的村湾面貌焕然一新。道路两旁,绿树成荫,鲜花绽放;房屋墙壁上,一幅幅精美的彩绘展现着乡村的美丽景色和传统文化。智能充电站的建设,为便捷、环保出行提供了有力支持。菜厨鲜生厨师培训学校的成立,培养了一批乡村美食人才,进一步推动了农家乐产业的发展。袁家畈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保障了粮食安全。南山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完善,让村庄的环境更加整洁卫生。
隐水村在产业发展方面也成果丰硕。隐水村党支部与通山县枇杷协会和大坑村、白泥村成立大畈镇枇杷小镇联合党委。通过建立党建共创、组织共建、要事共商、项目联推、产业联动、成果联享的机制,带动 325 户农户种植枇杷。举办枇杷产业融合发展洽商会,借助 “直播 + 带货” 的新模式,将“隐水枇杷” 推向全国,受到多家媒体的关注与推介,有效促进了本地村民增收。
同时,创新 “党支部 + 村集体 + 产业基地 + 村民” 模式,打造高效示范枇杷基地 2500 亩,每户年均增收 7200 元。流转 103 亩村民闲置土地,规模化建设水稻产业,为村集体增收 20余万元。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每年带动村集体增收 4万元。大力发展光伏发电,盘活房屋屋顶闲置区域,建成 50 千伏的光伏项目,每年为村集体带来经营性收入约 3 万元。建成50亩优质翠冠梨产业园,打造成春有花赏、夏有果摘,林间有家禽、举目皆是景的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园,2024年分红3万元。引进市场主体,在龙隐山景区停车场建成通山县最大的智能充电站,2024年分红6000元。促成深圳市菜厨鲜生租用农民工活动中心建设厨师培训学校项目,租赁期限为10年,每年向村集体支付租金15万元。整合葡萄采摘园、枇杷采摘园等农家体验乡村旅游项目,构建 “赏生态景、住农家屋、吃乡土菜、品四季果” 的农旅产业格局,让生态 “高颜值” 逐步转化为经济 “高价值”。
乡村,是中国未来的奢侈品。特别是三年新冠疫情以来,证明了农村广阔的天地是回避瘟疫最好的去处。钟灵毓秀的隐水村就是理想的奢侈品。
忽然懂得那则"世界那么美,我想住隐水"的告白——这里用青绿装订时光,用科技注解乡愁,这个隐身于灵山活水中的人间仙境,让每个到来的人都成了归人。
(编辑:谭茜 二审:徐唐生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