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通山报道:(通讯员 阮雅难)“当年红军用脚板丈量过的山路,如今成了咱发展旅游的‘致富路’!”近日,大畈镇下杨、西泉、长滩、高坑等村的驻村工作队员、驻村干部、村两委成员及党员群众代表二百余人,踏着初夏的暖阳,走进隐水村红十七军旧址教育基地,开展了一场场别开生面的“重走红军路”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活动以党建为引领,将红色基因融入基层实践,为大畈镇即将启幕的第七届枇杷旅游季注入“红色动能”。
在红十七军纪念馆内,党员们凝视着斑驳的军史墙绘,聆听着讲解员讲述“家家有烈士、户户都参军”的红色故事。“革命先辈用血汗换来的和平年代,我们更得把日子过红火!”高坑村老党员谭大爷攥紧拳头,眼眶湿润。队伍沿着1.76公里的研学路线行进,穿过“攻打县城”“穿越封锁线”等沉浸式场景,最终在红十七军纪念碑前重温入党誓词,铿锵誓言与山间鸟鸣交织,回荡在青瓦白墙的村落间。
这场“土味十足”的红色实践,正是大畈镇“党建+文旅”融合发展的生动缩影。隐水村党支部书记郑传奇介绍,近年来村里通过修缮革命旧址、打造红色研学线路,不仅让“沉睡”的红色资源“活”起来,还带动了山货市集、农家乐等乡村经济业态,“今年春日漫游会一天就卖出去上万元土特产,游客来了都说‘红色故事下饭,隐水一桌菜美味入心坎’!”
眼下,第七届枇杷旅游季筹备正酣。活动将延续“红色搭台、生态唱戏”思路。“我们要让游客踩着红军足迹来,带着老区山货走!”大畈镇党委书记徐良开表示,大畈镇正通过“重走红军路”串联隐水洞、龙隐山等景区,打造“摘枇杷、学党史、住农家”的一站式文旅体验,让红色热土真正成为富民兴村的“金饭碗”。
返程路上,长滩村驻村第一书记笑道:“这趟行程既补了精神钙,又学了致富经——咱村的瓜果也得沾沾红军的精气神!”党员群众的笑脸与漫山枇杷林的金黄交相辉映,绘就出了一幅红绿交融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编辑:阮百川 二审:徐唐生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