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厦乡:聚代表智慧 解民生关切

2025-07-04 18:23  

云上通山报道:(通讯员 宋程)“人民代表人民选,人民代表为人民。”7月3日,燕厦乡理畈村会议室里气氛热烈,一场以“发挥代表作用,深化代表行动”为主题的人大代表履职活动在此开展。10名县乡人大代表齐聚一堂,围绕乡村发展、民生改善等议题建言献策,用实际行动践行“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使命担当。

以“实”为基:一线履职察民情

上午9时,县人大代表、南洞村支书李家新一开口便带着泥土的温度:“我在村里走了20多年,最清楚乡亲们的急难愁盼。”他结合南洞、理畈两村实际,提出三项具体建议:针对本地猪场密集的特点,建议引进干湿分离机器,将猪粪转化为有机肥,既解决污染问题又能变废为宝;立足三村(南洞、新庄、理畈)山水相连、古村资源丰富的优势,探索“民宿+文旅”联动发展模式,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理畈村七组骆家堰桥的安全隐患,必须尽快解决!”乡人大代表邓福远的发言引发共鸣。他说:“近年来通村公交路线调整,车辆变宽后,原本狭窄的骆家堰桥仅能勉强通行,一到雨天或夜间,村民出行提心吊胆。”这一涉及30余户村民出行安全的问题,迅速成为会场焦点。

以“行”为要:当场回应暖民心

针对代表们的“问题清单”,燕厦乡副乡长周敦德边听边记,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关键词。“各位代表的建议紧扣发展所需、民生所盼。”周敦德副乡长评价道。对于村集体经济发展问题,他结合新铺、潘山两村的成功经验,提出“向土地要效益”的思路:“两村通过流转土地种植优质稻、油菜,村集体增收两万元以上。我们可以推广‘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由村集体统一规划种植结构,让‘边角地’变成‘效益田’。”

对于代表们普遍关注的民生事项,周敦德逐一进行讨论:“通过干湿分离处理猪场粪污是很好的主意,但若以一村为单位进行招商会面临规模小的问题,要考虑多村联动。骆家堰桥隐患……”

以“效”为绳:实地调研促落实

下午1时,工作现场由会议上转向田间地头。骆家堰桥横跨一条灌溉渠,车身2.3米的公交车通过时,车轮几乎紧贴桥沿。“上次有辆货车错车,后视镜都刮掉了!”村民谭大叔的话让代表们神色凝重。

“要把‘问题清单’变成‘幸福账单’。”周敦德当场调度,“骆家堰桥刻不容缓,要依托县交通运输局驻村的契机尽快向上争取。”

夕阳西下,代表们的笔记本上,“已落实”“待跟进”的标记清晰可见。这场从会议室到田间地头的履职活动,不仅架起了代表与群众的“连心桥”,更让“代表行动”真正动起来、实起来。正如代表李家新所说:“人大代表不是‘荣誉称号’,而是‘责任标签’。我们要把根扎在泥土里,把心放在群众中,用履职实效写好‘人民’二字。”

(编辑:杨越  二审:唐成  终审:阮班新)

https://img.cjyun.org/a/10134/202507/d2a1ab215cd4b9c35effcfc61bd7c3f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