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如下
自湖北省“干部素质提升年”工作开展以来,通山县认真落实“六大行动”,坚持强化提神、提速、提标、提能、提质“五提”联动,持续提升党员干部支点意识、争先意识、效率意识、为民意识、能力意识,着力锻造一支高效率、快节奏、扎实干、有作为的干部队伍。
一、以提神为目标,激发内生动力。
坚持党性锤炼、理论武装、反思研讨等工作一体化推进,解决干部队伍中可能存在的懈怠、消极应付等问题,增强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县委常委会举办为期7天的专题读书班,组织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6次,积极查摆问题82个;带动全县各级党委(党组)开展中心组学习512次、专题研讨439次、查摆问题4659个,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得到显著提升。
深入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建立“第一议题”首学、中心组集体研学、领导干部领学、上下联动带学机制,全县各级党委(党组)以“第一议题”形式开展学习研讨680余场,理论学习中心组研学430余次,领导干部讲党课330余场次,扎实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化内化转化。
全面开展大反思大讨论大提升。印发《关于开展“加快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大反思大讨论大提升”的通知》,组织各乡镇、县直各单位召开研讨反思会议215次,查摆问题390个,提出改进举措536条。例如,聚焦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完善《通山县企业项目全过程服务监督管理办法》,创新推行“县领导牵头+专班对接+定制服务”机制,打造政务服务“通山样板”。如,安利华汽车零部件项目实现3天内完成考察、方案细化及签约,创下招商引资“加速度”;再如,液晶模组及贴合总成生产项目,从开工到投产仅用100天,刷新了项目建设的“通山速度”。
二、以提速为措施,优化服务响应。
围绕行政审批改革、作风建设和效能提升三大重点,破除“庸、懒、散、拖”现象,践行好党的群众路线。
聚焦政务服务,审批流程再优化。大力推进“5011”企业帮扶活动,组织33名县领导牵头包抓56家企业,收集问题67项,销号解决问题52项。组织开展“一把手走流程”行动,组织15名单位主要负责人亲身体验流程,打通政务服务“中梗阻”问题7个;推行“一窗通办+帮办代办”,收集整理意见建议7条,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0.5个工作日,工程审批时限缩短至1个工作日,促进干部作风与营商环境双提升。
聚焦作风转变,公仆本色再彰显。坚持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作风转变的落脚点,结合“四下基层”活动,带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途径听取民声、多渠道解决问题。今年来,28名县领导共接待群众489批1013人次,一线化解事项395件。县党政主职带头践行“一线工作法”,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出实招、出硬招,累计啃下修路、通水、治环境等“硬骨头”46个,示范带动县直单位党员干部下基层走访1万余人次,发现问题939个、解决问题781个。
聚焦实干实践,服务效能再强化。围绕“立足岗位作贡献、我为发展建新功”主题,组织人社、税务等部门通过“业务知识竞赛”“情景模拟办件”等方式评选“服务标兵”,树立标杆榜样。围绕“一月一主题、一域一实践”深化“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分层分类组织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医院、农村、社区等领域党员1.9万余名党员结合职能职责,扎实开展述学述做、政策宣传、项目攻坚、环境整治等,让党员干部学在一线,干在一线,服务在一线。
三、以提标为手段,推动争先进位。
突出对标先进、擂台比武、结果运用,引导党员干部以“跳起来摘桃子”的闯劲创先争优,推动工作从“过得去”向“过得硬”转变。
对标先进学经验。扎实开展“对标先进、争创一流”行动,结合我县实际,选取安吉县作为对标城市,县党政主职带队外出考察调研4次(县长今年带队外出招商7次),组织专班起草三年行动计划,拟定总体目标和3大重点工程,特邀浙江生态文明干部学院(中共湖州市委党校)办公室主任、副教授卢晨昊详细讲解湖州践行“两山”理论的各类特色发展与治理模式,推动在对标落实上再提升。
擂台比武晒作为。围绕生态建设、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应急处置、民生保障等方面,持续开展“一把手大讲堂”17期,组织35名县直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立足岗位实际,全面梳理自身工作领域的职能、职责,查摆工作中的不足和短板,以“万事有解”思维推动高质量发展。同时,通过县领导靶向发问、现场点评,倒逼政府工作部门“一把手”深刻思考每项工作“如何开展”“怎样推进”“达到何种成效”,营造比学赶超干事创业氛围。
选贤任能树导向。牢固树立重品行重实干重实绩的鲜明导向,坚持“凭实绩用干部、以发展论英雄”,注重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改革发展一线锤炼发现使用干部,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选拔到合适的岗位上,对不胜任的干部进行调整,不断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活力。2025年以来,提拔重用项目一线干部22名,其中担任县直单位主职干部2名;提拔重用“90后”干部15名,其中乡镇党委书记1名、党委副书记3名、其他班子成员11名,对工作中落实不力的3名干部给予免职,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激情。
四、以提能为导向,补齐本领短板。
深化以学提能、以学增智、以学正风,聚焦“要干什么、怎么干、干成什么样子”,分层分类开展教育培训,破解“本领恐慌”难题。
强化“青蓝结对”。加大年轻干部适岗匹配分析,通过“一把手”传帮带+跨岗交流等,积极构建“以老带新结对子+AB岗”双轮驱动培养模式,通过情景交流+案例研讨+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等方式,培养岗位标兵、技术能手108名,38名年轻干部获得相关技能等级证书,年轻干部专业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
强化培训赋能。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采取“1+N”(即党校教师+客座教师、党政领导、专家教授、各领域带头人、优秀企业家等)培训模式,综合运用领导干部上讲台、中层骨干讲业务、师徒帮带促传承“三位一体”学习培训模式,深入开展“一把手大讲堂”“干部能力提升周周学”“三讲三强”等系列培训,分层分类组织开展履职能力培训368期、培训16643人次,为全县整体提升环境、助力支点建设培养更多行家里手。
强化一线淬炼。大力实施调配一批干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选拔一批干部挂职锻炼、选派一批干部沉浸式培训的“三个一批”工程,创新采用“组织点将+个人请战”的双向选择机制,择优选拔33名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干部到黄荆口水库、大幕山抽水蓄能等重大项目建设一线实践锻炼;选派8名熟悉经济工作、沟通能力强的干部到招商一线挂职,全程参与项目洽谈、签约落地等关键环节,推动41个项目签约落地,总投资额达279.57亿元;组织119名业务骨干参加为期1个月的主体班脱产培训,通过“理论学习+实地考察+调查研究”的沉浸式培养,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五、以提质为保障,促进跨越发展。
把工作成效作为检验干部素质提升的“试金石”,通过健全机制、强化考核、示范引领,推动各项工作从“做了”向“做好”转变,实现高质量发展新突破。
健全闭环管理机制。建立“目标—执行—督查”全链条工作体系,围绕重点项目建设12个环节,逐个项目建立横道图,实行夜分解、昼压实“一日一调度”一线作战机制,县党政主职组织召开专题会议48次,深入项目现场办公27次,破解难题213个,推动太平山旅游综合开发等10多个“老大难”项目取得突破。县级层面成立县大项目办和五大项目现场督查组,对在建、在批、新落户、新招引项目进行分类督导,现场检查63次,督促解决用工、用地、用能等问题130个,确保应快尽快。
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完善差异化考核评价体系,结合乡镇履行职责事项清单编制工作,制定《通山县乡镇履职事项清单》,各乡镇平均核定事项326条(其中:共性事项321条,个性事项5条)、平均核减事项1191条。将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职级晋升、评先评优直接挂钩,选派41名干部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交流任职,对年度考核优秀等次的238人予以嘉奖,对连续三年考核优秀等次的61人记三等功,营造比学赶超良好氛围。
推动发展质效双升。坚持以干部能力素质提升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紧紧围绕省委支点建设和市委打造武汉都市圈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目标,全力推进“一区一县一基地”建设,以奔跑的姿态、拼抢的劲头、铁的纪律,大抓发展、大抓项目、大抓作风,全县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1.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82亿元,同比增长22.6%,增幅全市第一;成功斩获中央彩票公益金、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县等国家级竞争项目,上半年争资总额30.13亿元,居全市首位,奋力交出县域高质量发展答卷。(张威 龙行善)
(编辑:杨越 二审:唐成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