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片嗓”“水泥鼻”轮番上阵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最新周报
全国的流感活动进入较快上升阶段
流感来势汹汹,
武汉流感情况如何?
今年流感与往年有何不同?
又该如何防护?
11月26日,
武汉疾控发出提醒。
▼
武汉的流感情况如何
武汉市流感疫情目前处于中流行水平,即将进入快速上升阶段。近两个月以来,武汉市流感病毒监测阳性率持续上升,目前已接近10%,预计阳性率仍将进一步上升。
当前检出病毒以甲型H3N2亚型为主,与全国流行趋势基本一致。此外,在门诊流感样病例中也检测到流感嗜血杆菌、鼻病毒、肺炎链球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其他已知病原体,但其阳性率均低于10%。
今年流感与往年有何不同?
与上一流行季是以甲型H1N1亚型为主要流行株不同,今年以甲型H3N2亚型为主要流行株,也存在着甲型H1N1亚型和B型(乙型)流感的共同流行。
甲型H3N2毒株是流感病毒的已知亚型,并非新出现的毒株或新亚型。早在1968年它就曾引起世界流感大流行。
从临床上来看,H3N2毒株临床表现与其他甲型流感(如H1N1)相似,都是发热、咳嗽、咽痛,全身的酸痛、乏力和头痛都比较明显。但H3N2毒株传染性更强、传播速度更快。
别大意!流感不是感冒
很多人容易将流感与普通感冒混淆。普通感冒主要“折腾”鼻子和喉咙,而流感是对“全身系统”的猛烈攻击。对于婴幼儿、老年人、孕妇及有慢性基础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可能引发肺炎、心肌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流感病毒之所以难缠,源于四大“本领”:
传播途径多样。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手、日常用具等间接传播。
传染性强。容易在人群中迅速传播,造成聚集性疫情。学校、养老院、办公室等人群密集场所常成为“重灾区”。
无症状传播隐匿。研究显示,流感病毒常见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为2—4天,流感感染者从潜伏期末到发病的急性期均具有传染性。约30%的感染者没有明显症状,但他们同样具有传染性!
变异能力强。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丁四型,流感病毒的RNA是分节段的,每个节段就是1个基因组,不同排列就会出现新的病毒体,从而产生变异。
赶走流感这样做
1.及时接种流感疫苗:接种当季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每年9—11月是最佳接种时间,若错过最佳时间,整个流行季节都可接种,疫苗需要2—4周产生抗体。
2.每天至少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子和嘴巴。在流感高发期,尽量少去人群聚集场所,与人交谈时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
4.在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如地铁、商场、医院),科学佩戴口罩是阻隔飞沫的有效屏障。出现呼吸道症状时,自觉佩戴口罩。
5.一旦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等流感样症状,或者是已经诊断为流感,及时居家休息,避免传染他人,遵医嘱用抗流感药物。
流感高发期
这4个清洁环节很重要
通风不足、对高频接触物品清洁不彻底、未及时清洗清洁工具以及缺乏个人防护,都是常见的疏漏。下列看似不起眼的环节,实际上是阻断病毒传播、维护家庭健康的重要保障。
开窗通风
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单纯依靠清洁和消毒,不通风可能导致空气中病毒残留。
高频接触物品及时清洁
可以使用75%浓度医用酒精擦拭手机、钥匙等高频接触物品,避免导致病毒传播。地面可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拖洗,30分钟后使用清水清洗,如果家庭内多人出现感染,浓度需提高至1000mg/L。
500mg/L含氯消毒剂的正确配制方法:500ml水+泡腾片1片(250mg/片)或990ml水+有效氯含量为5%的84消毒液10ml。
需要注意的是,含氯消毒剂要求现用现配,密闭容器中有效期为24小时。泡腾片和84消毒液有不同规格,使用前请务必按照说明书配比,以保证消毒效果。
及时清洗清洁工具
清洁后,应及时清洗和消毒抹布、拖把等清洁工具,避免成为新的污染源。
个人防护不可少
清洁时,佩戴手套和口罩,避免化学物质或病原体直接接触皮肤和呼吸道,增加感染或刺激的风险,做好防护措施,确保安全。
注意!这些家庭消毒误区
很多人都中过招
大面积喷洒酒精消毒空气
酒精具有高度易燃性,在密闭空间大量喷洒会使空气中乙醇浓度升高,不能使用75%或以上浓度的酒精大量喷洒进行空气消毒,尤其在密闭空间内。空气中乙醇浓度>3.3%时,遇到明火或静电可能引发火灾甚至爆炸。
此外,吸入过多酒精蒸气可能对人体的呼吸系统产生刺激,导致头晕、恶心等不适症状。不建议用酒精喷洒空气消毒,保持室内通风和使用专业空气消毒设备才是更安全有效的选择。
使用含氯消毒剂 消毒金属或皮革制品
含氯消毒剂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对金属和皮革制品会产生腐蚀作用。金属表面接触氯后,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容易加速生锈的氯化物或氧化物;氯会破坏皮革制品的胶原蛋白结构,使其变脆、变硬,同时还可能与染料发生反应,导致褪色或留下斑点。金属表面可选用非腐蚀性消毒剂,皮革制品则应使用专用清洁剂或酒精湿巾进行清洁。
直接将消毒剂用于人体消毒
次氯酸或酒精等高浓度消毒剂通常含有强氧化性或腐蚀性的化学成分,吸入后会刺激呼吸道黏膜,破坏上皮细胞,导致咳嗽、喉咙疼痛,甚至引发黏膜炎症或损伤。接触皮肤时会破坏皮肤的保护屏障,引起干燥、红肿、瘙痒,甚至导致灼伤或过敏反应。使用消毒剂时需做好个人防护,如戴口罩和手套,避免直接接触或吸入。
不同类型消毒剂混用
不同类型消毒剂混用可能产生危险的化学反应或降低消毒效果。84消毒液(含氯)与酸性清洁剂混合会释放有毒的氯气,严重时可能导致中毒;季铵盐类消毒剂与肥皂混用可能发生酸碱中和,失去消毒剂活性。使用消毒剂时需了解其成分,避免随意混用,确保安全和效果。
洗涤剂中加入常用消毒剂
洗涤过程中,大量的水会稀释消毒液,使其浓度过低,无法有效杀灭病原体。而含氯消毒液可能腐蚀洗衣机的金属部件和内胆,缩短设备使用寿命。混合使用洗涤剂和消毒液可能产生化学反应,释放刺激性气体或有害物质,危害人体健康。洗涤衣物时建议分开处理,必要时用高温或单独的消毒程序代替。
来源:武汉疾控微信公众号、CCTV生活圈
